最新《NO FAKES》法案引入美国国会,强化数字肖像和声音保护

《NO FAKES》法案简介及其核心目标
近日,旨在保护数字肖像权和声音权益的《Nurture Originals, Foster Art, and Keep Entertainment Safe》法案(简称“NO FAKES”)在美国参议院重新提案,获得了两党支持。这项立法的主要目标是强化对演员、歌手、主播等娱乐从业者数字肖像及声音的法律保护,有效应对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带来的潜在威胁。
法案内容详解:保护个体权益与司法途径
由参议员Marsha Blackburn、Chris Coons、Amy Klobuchar和Thom Tillis共同赞助的《NO FAKES》法案,将适用于影视作品和音频录音。该法案提出,未经授权使用数字副本的行为将受到严格控制。具体而言,法案赋予受影响者要求平台删除违法复制品的权利,并为受害者提供追讨损失的合法途径。
此外,法案特别强调在合理例外情况下的使用,包括“善意评论、批评、学术研究、讽刺或模仿”。法律中指出,该法案将加强州级已有的保护措施,如田纳西州的“确保肖像和声音安全法案(ELVIS)”及加州支持的AB2602,形成全国范围内统一、以同意为核心的数字肖像保护框架。
行业影响:防止深度伪造带来的职业风险
SAG-AFTRA主席Fran Drescher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NO FAKES》不仅关乎演员、歌手和广播人的权益,也关系到每一个普通人的个人隐私和声誉。深度伪造技术可能带来严重的名誉损害,我们有责任用法律为公众和从业者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国家执行总监Duncan Crabtree-Ireland补充指出,此法案将赋予会员和依赖自身形象谋生的从业者权利,要求平台采取措施,移除非法声像克隆内容,追究故意造成伤害的责任。
行业动态:游戏和影视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及其争议
AI技术在游戏和影视行业的应用日益增多,带来了创新也带来了担忧。比如,Activision Blizzard曾利用生成式AI进行测试,以探索潜在游戏概念;Serene Questworks则疑似用AI代替声优;而索尼则尝试让《地平线》系列主角Aloy成为数字化的“仿生偶像”。
GDC 2025大会上,前EA软件工程师、独立AI专家David “Rez” Graham表达了对“艺术的死亡”的担忧,他认为,过度追求低成本和效率,可能导致创作逐渐堕入“重复和粗制滥造”。
关键词提示:游戏AI技术争议、数字肖像保护、深度伪造法规、娱乐产业人工智能、肖像权法律保护
相关法规与未来展望
除联邦层面的《NO FAKES》外,多个州也制定了相关法律来强化肖像和声音的使用限制。例如,田纳西的ELVIS法案和加州的AB2602,都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行业设立了合法边界。这些条例共同构建起一个以同意为基础、保护隐私和声誉的数字内容使用治理体系。
常见问答(FAQ)
Q: 《NO FAKES》法案的主要保护对象是谁?
A: 该法案主要保护演员、歌手、广播人以及任何依赖自己数字肖像和声音谋生的个体,防止未经授权的数字复制和模拟使用。
Q: 这项法案对娱乐生产公司意味着什么?
A: 生产公司需要确保在使用数字肖像或声音时获得合法授权,避免侵权行为,否则可能面临法律追诉和赔偿责任。
Q: 深度伪造技术是否会受到法律限制?
A: 是的,随着《NO FAKES》法案的推进,非法使用深度伪造技术将受到严格约束,平台也需要采取措施删除违法内容,保护个人隐私和声誉。
Q: 如何在实际中保护自己的数字肖像权?
A: 公众和从业者应该明确自身的权益,保存授权书,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并选择正规平台发布内容。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也在逐步完善,期待未来娱乐产业与数字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