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若所有《使命召唤》玩家放弃PlayStation,用户规模将不及Xbox

英国关于微软与索尼对动视收购案的最新反垄断意见
微软与索尼的主要论点对比
索尼担忧《使命召唤》独占的影响
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已公布微软和索尼最新的对抗意见。索尼反复强调,如果《使命召唤》成为Xbox的独占游戏,不论是通过Xbox主机、Game Pass订阅还是Xbox云游戏服务,都会对PlayStation的市场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索尼认为这种情况会削弱其硬件销售和未来的内容投入能力。
索尼回应微软此前的主张,称即使所有每月活跃用户(MAU)玩《使命召唤》的PlayStation用户转移至Xbox,PlayStation的MAU仍然会远远少于Xbox。索尼指出:
“根据我们的数据,2021年《使命召唤》的月活跃用户平均达数百万(具体数字已编辑),如果这些用户全部转向Xbox,PlayStation的用户数将大幅下降,远不及Xbox。”
微软的反驳
微软强调,PlayStation拥有大约6000万的月活跃用户,是Xbox的两倍多。尽管如此,微软认为Xbox依然是PlayStation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索尼也具备类似的市场潜力。
微软还指出,索尼担心失去《使命召唤》会影响其未来的科技和硬件创新投入,声称:“失去这些用户和相关收入,将严重削弱SIE未来在硬件和游戏技术方面的研发能力。”
关于《使命召唤》的市场影响与资源投入
索尼的观点
索尼相信《使命召唤》能够持续吸引大量玩家,依靠其庞大的开发预算(每款游戏约3亿美元)以及忠实的粉丝基础,使其在游戏市场上保持独特地位。索尼认为,这款游戏的影响力和持续的内容更新,意味着它远比其他游戏更能驱动玩家的消费,从而对索尼的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
索尼指出,游戏的连续发布周期由多个工作室共同推进,显示出其在市场中的独特地位,同时强调微软试图通过收购实现垄断的意图。
微软的观点
微软则强调,《使命召唤》在多平台上的表现并非不可替代。它提到,任天堂和Steam平台都没有《使命召唤》的内容,但仍能保持竞争力。微软指出,索尼应当拥有足够的时间开发应对策略,毕竟下一代主机预计要到2028年才会推出,索尼有六年以上的时间准备应对方案。
市场竞争的未来展望
索尼批评微软的对手论调,认为微软试图用《使命召唤》的范例,试图削弱PlayStation的市场地位。索尼还指出,《使命召唤》的持续更新和高昂投入,使这款游戏在竞争中具有难以匹敌的优势。而微软则继续坚持,认为自己对Nintendo、Steam的竞争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并以最近推出的《女神异闻录3》为例证明其对市场的影响力。
双方互相指控与未来预期
索尼回应微软将其陈述归结为“自利”的行为,强调索尼的声明反映了对一位科技巨头以不可替代的内容以不合理价格收购的真实担忧。而微软则强调,《使命召唤》并非不能被替代,未来的下一代主机或将于2028年才推出,索尼仍有充足时间做出反应,若担心内容封锁的问题,至少有六年时间准备应对策略。
不过,索尼认为,打造与《使命召唤》抗衡的游戏几乎是不现实的,举例其多年来尝试与《战地》等游戏竞争的结果:截至2021年8月,《战地》的销量为8870万份,而《使命召唤》已达4亿份。
常见问答(FAQ)
Q:微软声称《使命召唤》不是不可替代的,这是真的吗?
微软认为“《使命召唤》并非唯一的市场驱动力”,并指出,其在多平台的表现不依赖于单一的游戏内容。未来下一代主机预计要到2028年才推出,索尼有足够时间应对和调整策略。
Q:索尼为何强调《使命召唤》的重要性?
索尼强调《使命召唤》的持续影响力,庞大的开发预算,以及其在玩家中的忠诚度。它认为这款游戏对索尼的生态系统具有极大影响,失去它会削弱索尼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及未来的创新能力。
游戏纷争:微软与索尼的激烈角逐

近年来,关于微软与索尼在游戏市场上的竞争愈发激烈。微软坚持认为,游戏订阅服务并非一个独立的市场,而仅仅是一种支付方式,因而不应成为竞争监管机构(如英国的 CMA)考虑的关键因素。“开发商和发行商将多游戏订阅服务视为一种盈利模型,玩家也将订阅视为付费内容的多种方式之一。”
订阅服务的不同看法

微软强调,其认为订阅服务只是多样化的盈利途径之一,并不构成一个独立的市场。而索尼则持不同观点,认为订阅是购买模式的替代方案,这会影响消费者在硬件或云游戏服务上的选择,尤其是当像Game Pass这样的订阅服务仅通过微软的平台提供时。
市场份额与竞争情况

微软指出,PlayStation Plus是最大的游戏订阅平台,订阅人数几乎是Game Pass的两倍,且微软实现这一成绩的过程中未包含《使命召唤》。然而,索尼则指出,这个比较并不完全公平,因为Game Pass的订阅人数远多于高端的PlayStation Plus会员(包括内容类似于Game Pass的 tiers)。
云流媒体与竞争格局

在云流媒体方面,索尼谈及微软在云技术方面的结构性优势,特别是其Azure云服务和Windows PC业务。微软曾将Google和亚马逊视为主要竞争者,因为它们在云技术上的能力。然而,索尼对这一说法持怀疑态度,并指出谷歌最近关闭了Stadia云游戏平台,亚马逊在该领域也在苦苦挣扎,难以获得明显的市场份额。
微软的反驳

微软反驳说,其云服务目前未使用Azure,也无法通过Windows平台访问。它还声称,《使命召唤》并非特别适合用作云流媒体的游戏,因为“降低延迟对游戏体验极为关键,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多人游戏中——这是《使命召唤》吸引玩家的核心。”
核心争议点:市场与竞争影响
最终,双方的辩论仍然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微软强调其目标是通过移动端业务与苹果和谷歌展开更激烈的竞争,淡化《使命召唤》在主机市场的重要性,并重申不会剥夺PlayStation玩家的体验。它还表示,甚至如果收购成功,PlayStation仍然会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但索尼持不同观点。它不信微软关于《使命召唤》的说法,引用微软过去收购工作室的行为,认为微软有意垄断业务。索尼还指出,将《使命召唤》变成Game Pass独占或云流平台的内容,将严重限制市场竞争,阻碍创新和新游戏的开发。
结局悬而未决:监管机构的判断
目前,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以及其他监管机构正权衡各方证据,决定是否批准这项可能具有行业变革意义的收购交易。双方的争论依然激烈,未来充满变数。
常见问答
Q: 游戏订阅服务是否属于市场竞争的核心因素?
A: 根据微软的观点,游戏订阅服务仅仅是一种支付方式,不应被视作主要市场竞争因素。而索尼则认为,订阅模式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设备和云游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Q: 《使命召唤》收购案对未来游戏产业有何影响?
A: 这是个尚未定案的问题。支持者担心收购可能导致垄断,阻碍行业创新;反对者则认为,微软的承诺不会损害竞争,未来仍将有多样的选择和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