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gamesinnews > 正文内容

罗伯特·爱格斯《诺斯费拉图》打破百年吸血鬼传统,重塑经典恐怖怪兽

16秒前gamesinnews

电影《诺斯费拉图》:新时代血族重塑

导演罗伯特·爱格斯的回归

传奇电影导演兼文艺浅薄的作家罗伯特·爱格斯再次出场,带领观众穿越历史。不同于他之前关注的美国早期民俗或北欧神话,这次他将目光投向了电影史上经典吸血鬼形象——《诺斯费拉图》。他试图重塑这个被长期固定的亡灵形象,突破过去由贝拉·卢戈西和弗农·渥尔夫所塑造的传统刻板印象,回归到原始、恐怖的本质。

两种不同的吸血鬼传承

在1920和1930年代,关于吸血鬼的电影有两条不同的传统。1922年,德国无声电影大师F.W.穆尔纳推出了无授权的《诺斯费拉图》,这是布拉姆·斯托克《德古拉》的改编。穆尔纳将故事背景英国改到德国,将吸血鬼命名为奥洛克伯爵(Count Orlok),他是一只秃头、腐尸般、带有老鼠牙齿、爪手的恐怖怪物,象征欧洲野蛮过去的幽灵。另一部经典是1931年由托德·布朗宁执导、贝拉·卢戈西主演的《德古拉》,这是一部有声电影,基于舞台剧改编,塑造了一个身穿礼服、举止优雅、带蝙蝠披风的阴森吸血鬼形象。两者在风格上差异巨大,但都成为后世吸血鬼形象的奠基者。

电影审查影响与文化演变

穆尔纳的版本曾因法律诉讼而被德国法院下令销毁,几乎从历史中抹去,但仍有残存的拷贝流传到海外。而卢戈西的版本则成为最具代表性的银幕吸血鬼,深深影响了全球文化,成为“吸血鬼”形象的标准。然而,穆尔纳的原始设定与风格在之后的岁月里逐渐被淡忘,直到新人导演爱格斯试图复兴这一传统,将其从电影史中挖掘出来,以更纯粹的视角呈现一个原始而恐怖的吸血鬼形象。

对穆尔纳版的致敬与现代重塑

爱格斯忠实还原了穆尔纳的时代背景——19世纪德国北部港口城市维兹马,复刻了他的角色名称,例如托马斯·胡特(由尼古拉斯·霍尔饰演)作为房地产经纪人,受命前往特兰西瓦尼亚一座山城找寻神秘伯爵。莉莉-罗斯·德普饰演的艾伦是胡特的妻子,入城后陷入精神恍惚。比尔·斯卡斯加德扮演的奥洛克伯爵,则是穿越世纪的吸血鬼,带来死亡与瘟疫,威胁着维兹马及其居民。电影采用高对比度光影、精细的无声电影风格,色彩采用淡色调,呼应原作的彩色印片效果,营造出幽灵般、虚幻的氛围。

丰富的角色与现代元素

不同于穆尔纳的纯粹残影,爱格斯为故事加入了更多人物设定和剧情线。例如,富有的夫妻哈丁斯(由艾伦·泰勒-约翰逊和艾玛·科林饰演)在胡特缺席时照顾艾伦,角色更具深度。爱格斯还引入科学家和神秘学家阿尔宾·艾伯哈特·冯·弗兰茨(由威廉·达福饰演),充当新版本中的“范海辛”角色,增强故事的复杂性与现代感。这部电影既致敬穆尔纳,又融入了当代的叙事元素,使古老的恐怖得以以新的形式重现。

常问问题(FAQ)

Q:这部电影与原版《诺斯费拉图》有什么不同?

A:爱格斯的版本更注重细节和角色塑造,融入现代电影的视听语言,同时保持对穆尔纳无声电影风格的致敬。相比原版的简洁,他加入了丰富的剧情线和人物关系,更具深度和复杂性。

Q:电影的视觉风格有何特色?

A:电影采用高对比度、偏苍白的色调,几乎接近单色,模仿旧彩色片的色彩效果,营造出幽深、神秘的氛围,让人仿佛穿越到一个阴森、鬼魅的时代。

《诺斯费拉图》电影点评

演员表现与角色刻画

没有演员比达佛更了解埃格斯的项目,他充满热情地饰演弗朗兹男爵(Von Franz),每一句台词都赋予精准且富有风格的力度,展现了他的标志性沙哑声线。弗朗兹在银幕上栩栩如生,但其他演员有时表现略显平淡,只有偶尔才能突破埃格斯的古板对白和刻板的导演风格,展现出应有的戏剧张力。其中一位例外是英国演员西蒙·麦克伯尼,他以疯狂的表演扮演赫尔·诺克(Herr Knock),这也是诺斯费拉图版的雷恩菲尔德:托马斯的老板和奥洛克的迷恋奴隶,令人印象深刻。

吸血鬼形象的创意差异

在任何一部关于德古拉的电影里,导演与吸血鬼的关系都是核心。像2000年由伊莱亚斯·梅希格执导的《吸血鬼的阴影》中,约翰·马尔科维奇扮演虚构的穆尔瑙(Murnau),达佛则饰演一个可能是真正吸血鬼的施雷克(Schreck)。这也是埃格斯与斯卡斯加德在角色设计上的明显不同。斯卡斯加德版的奥洛克仍然是古老、尸体般、爪牙锋利的样子,但不同于施雷克扭曲枯萎的形象,他的版本高大、毛茸茸,身披兽皮,留着长胡子,显得野性十足。他的巨大体态被声音所强化,斯卡斯加德用略带卡通色彩的特兰西瓦尼亚口音缓慢说话,卷动的 R 音持续数天,声音混音让每一句话都带来了轰鸣般的低频共振,震撼整个影院。这是一个巧妙的选择,虽有些人可能觉得太过,但也充分展现了哥特风格的魅力。

导演的视觉风格与还原

在之前三部作品中,埃格斯的视觉表现以其独创性和工艺令人印象深刻。尽管《诺斯费拉图》与他的口味相匹配,但看到他为别人的作品筑起纪念碑,即使距离已有百年,也令人有些失望。就像沃纳·赫尔佐格在1979年重拍的版本,埃格斯也忍不住重现穆尔瑙最著名的镜头之一——吸血鬼阴影阴森地爬上楼梯朝艾伦的闺房前进。然而,赫尔佐格为他的版本注入了独特的纪录片式、人类学视角,并带有70年代的世界疲惫感。而埃格斯的还原版本则专注于强调艾伦和吸血鬼之间的心理性和性联系(这是我见过唯一一个暗示艾伦·胡特/米娜·哈克在遇到托马斯/Jonathan之前就已暗中召唤出怪物的版本)。

其他电影版本的影响

另一个对埃格斯《诺斯费拉图》影响深远的经典是1992年弗朗西斯·福特·柯蒂斯的《布拉姆·斯托克斯吸血鬼》。这部电影试图打破布朗宁/鲁佐的传统,将传奇重新塑造成一部华丽的维多利亚哥特故事,但柯蒂斯也避开了穆尔瑙,自己创造了一段结合激烈情色、华丽奢华和荒诞夸张的故事。尽管影片风格不一,盖瑞·奥德曼迷人的吸血鬼演出和艾子·石井迷人的服装设计,为这一老牌吸血鬼形象带来了全新的、令人震惊的符号意味。

结论与推荐

埃格斯对柯蒂斯表达了敬意,几幕中引用了他的台词。但提及斯托克斯的吸血鬼,就对他的《诺斯费拉图》造成了冲击,觉得较为死板且缺乏性感。影片画面宏伟,营造出浓厚的阴郁氛围,结尾一幕尤为震撼。作为一部精心打造的哥特恐怖电影,它值得一看;但作为对过去150年来最具影响故事之一的全新解读,则感觉空洞无血,没有新鲜血液的融入。影片将于12月25日在影院上映。

常见问答(FAQ)

Q: 这部电影忠于原作吗?

A: 虽然在视觉和气氛上表现出色,但在角色设计和故事细节上有一定的改动,尤其是在吸血鬼的形象和关系上,更多融入导演的个人风格。它更像是一种新颖的诠释,而非传统的忠实还原。

Q: 这部电影适合哪些观众?

A: 喜欢哥特风格、恐怖片和艺术电影的观众会喜欢它的视觉气氛与用心的制作,但如果偏好传统或节奏较快的吸血鬼电影,可能会觉得它略显沉闷。

标签: 吸血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