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战争”动画视频将永远占据网络粉丝圈的主导地位

2010年代流行动漫的“战争”主题音乐视频(AMV)
关于歌曲《This Is War》的趣闻
我敢打赌,2010年代每一部热门动漫都会有一段配上Thirty Seconds to Mars的《This Is War》的AMV(动画音乐视频)。这首歌曾是粉丝剪辑音乐视频的标配,每次我听到它,总会想到自己会如何将它编辑到我当前着迷的媒体作品中(比如最近的《龙腾世纪》最新作,我能脑海中想象到第二节歌词“the Liar”超叠在索拉斯的画面上……)。
自从2009年这首歌发布以来,它就被视作粉丝文化中的经典。实际上,这首歌还曾在《龙腾世纪:起源》的原声带中亮相,直到我写这篇文章时才恍然大悟——
令人震惊的发现
等等,这完全让我脑袋歪掉了。难以置信?!
“这是战争”AMV的特色与魅力
回到正题。官方BioWare预告片虽然没有深入表现为何那么多动漫粉丝会对这首歌如此痴迷,原因在于歌词实际上只是在分类各种类型的人,警告他们潜在的威胁,非常适合用来投射到自己喜欢的角色上。歌词既够通用,几乎适用于任何情境(如《钢之炼金术师:Brotherhood》中的极权与魔 Demon,或是《排球少年!!》中高中排球的高低起伏),又有一定的具体性,让粉丝可以玩趣味性地给心爱的角色贴标签。
Jared Leto唱着“善良”和“邪恶”,这是非常基础的(通常用于“好人”和“坏人”群体的展示),但随着歌词深入,我们开始看到更有趣的原型,比如“先知”——通常是年长、有智慧的导师角色,以及“胜者”——经常自负、可能是反英雄或小反派变好的人物。视媒介不同,这些标签有时候是字面意思,即使并不完全符合角色设定。但最有趣的粉丝体验,来自于标签的宽泛和随意,只看整体氛围,大家都能一致应答这些稀疏的原型代表的角色特点。
“This Is War”角色分类的艺术
给角色贴上这些“这是战争”原型标签其实是一门艺术。我对这件事考虑得太多了。每当我新看一部剧、玩一款游戏、或看一场电影,我就会在脑海中把角色安排进“这是战争”的粉丝视频中。这一点也不夸张,我竟然还专门用Google文档整理这些分类,包括所有的《龙腾世纪》游戏。现在想想,《龙腾世纪》与这首歌一同出现,真让我震惊不已,真的太神奇了!
“This Is War”AMV的历史与影响
我后来才成为动漫粉丝,但我对“这是战争”AMV的现象早已有所耳闻。早期,我的接触是在2012年看过的一部《青年正义联盟》的AMV(不过严格来说,只有动漫相关的视频才算AMV,但我用这个词非常宽泛)。虽然“这是战争”在动漫粉丝圈最火,但只要某部媒体作品在2010年代有庞大的粉丝基础(比如《降世神通》《哈利波特》甚至《权利的游戏》),它都有可能出现“这是战争”风格的粉丝视频。
视频编辑的变革与趋势
早在1975年,Star Trek的粉丝Candy Fong就在会议上用幻灯投影和卡带制作粉丝剪辑,视频剪辑已成为粉丝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今,TikTok成为主要平台,短视频配上歌词片段的风潮取代了完整的音乐视频。无论是哪种形式,粉丝创作都值得尊重。而对我而言,回忆最深的是“这是战争”—那些AMV永远在我心中占据特殊位置。
我的深厚情感连接
现在我知道,自己与这首Thirty Seconds to Mars的歌有如此深的联系,不仅仅是怀旧,也因为它与我在线粉丝初体验息息相关,更与我最爱的游戏系列紧密相连。
常见问答(FAQ)
Q: “This Is War”在粉丝文化中的影响有哪些?
A: 它成为一个经典模板,被用来制作各种粉丝视频,帮助粉丝们通过标签和原型角色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喜爱。其宽泛的分类让不同媒体的粉丝都能找到共鸣。
Q: 为什么“这是战争”歌曲如此受欢迎?
A: 因为它的歌词内容概括性强,容易投射到各种情境与角色中,同时音乐氛围鼓舞人心,深受粉丝喜爱,成为一种文化符号。